第五屆整合心理學論壇在復旦大學成功舉辦
時間:2024-01-02
來源:朱老師
2023年12月17日,第五屆整合心理學論壇暨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整合心理學專委會2023年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召開,論壇以“整合心理學視野中的生命教育”為主題,匯聚了12位國內外生命教育相關學術界與實務界學者和實踐者,心理學相關行業從業人員500余人參加。
本屆論壇得到了美國索菲亞大學的支持,索菲亞大學超個人心理學雙語博士項目主席朱彩方教授,Glenn Hartelius教授,攜手近80位索菲亞大學的中國學生與校友共同相聚在復旦大學,并在晚間展開了索菲亞大學專題研討會,與現場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通過跨學科的思想碰撞與對話,充分激發對生命意義的探詢,重新審視生命智慧與價值,討論生命境界的超越方式。
本屆論壇由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金海燕、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蘇彥捷、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理事長鐘年、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趙旭東致開幕辭。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分會副會長李玫瑾,教育三十人論壇秘書長馬國川,全國心理衛生科學傳播首席專家楊鳳池,中國心理學會監事長孫時進等業界權威專家學者出席并進行學術講座與圓桌討論,為與會嘉賓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生命智慧的探尋和思考。
本屆論壇以“生命教育的理路探尋”、“生命教育的差謬點醒”、“可拓展的生命邊界”、“可實現的生命修行”四個專題形成演講矩陣。索菲亞大學朱彩方教授和Glenn Hartelius 教授分別帶來了《生命覺醒與精神超越》與《適合現代人生活的整合冥想》的主旨演講。
作為本次論壇的支持院校,眾多索菲亞的心理學碩博學生及校友受邀參與了本次論壇,對整合心理學與超個人心理學視角下的生命教育議題感悟頗深,在論壇中積極發言,與嘉賓進行學術交流和互動。
來自中國各地的索菲亞學生和校友匯聚一堂,共話整合與超個人心理學的未來發展。超個人心理學博士在讀的戴曉橙與這次在復旦舉辦的會議有著特殊的情感鏈接。她在復旦大學學習和工作了十年,獲得臨床醫學學士和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后又赴美,在硅谷生活十年,從醫學專業拓展到心理學專業,從對生理疾病的研究拓展到了生命意義的追尋。“在論壇中,我深受孫教授邀請的業界大佬們真誠分享的啟發。對于醫學出身的我而言,科學主義的局限始終存在,但在這個領域中也發現了許多啟示,尤其是對中國傳統智慧和修行者的尊重。我認為超個人心理學能夠提供不同的視角和資源,我覺得這個領域在團結與共鳴下會因為同行者的努力而不斷拓展,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這個充滿活力和多元性的社區,共同探討生命和死亡等主題,共同同行。”
戴曉橙在論壇上發言
心理學碩士在讀學生韋彩萍:“我擔任著廣西大學培訓柳州市凱揚教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的校長一職。這次特地飛來參加會議,對我的職業發展和心理學領域的學術研究都帶來了深刻的啟示。身為心理健康教育行業的從業者,我收獲頗豐,比如如何提升對青春期矛盾和沖突的理解,為我的工作提供了實用方法。感謝索菲亞大學提供了如此寶貴的學術平臺,也希望將這次的學習和體驗帶回到我的培訓工作中,為更多學員提供更豐富、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碩士畢業生藏黎黎接受微訪談
心理學博士在讀,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任護士長的梁玲談到對大會的整體感受,“主流心理學與超個人心理學的觀點整合,是心理學的發展和延續。大會主旨報告拋出了很多問題,但都沒有答案,但卻讓我們看到了在現實教育中匱乏的部分,比如讓我們思考如何讓青少年看見生命,體驗生命,啟發他們自助探索和思考生命的意義。”
索菲亞學生佩戴校徽,合影留念
MBA畢業后繼續攻讀心理學博士的陳海清對馬國川《“愛”的教育的泛濫與缺失”》的主旨演講深有感觸,“從超個人心理學的角度,我認為教育中的“愛”不應僅僅停留在理念上,而應轉化為促進學生內在潛能和個人成長的實際行動。解決方案包括整合超個人心理學原則的課程設計,注重情感教育,鼓勵創造性和自我表達,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支持,并增強家庭與社區的參與。這樣,教育才能真正涵蓋學生的情感、社會和精神發展,幫助他們實現自我超越。”
索菲亞大學專題研討會
論壇當天晚上,在復旦大學心理學研究中心的支持下,索菲亞大學在逸夫科技樓二樓多功能廳舉行了《整合視野中的生命教育》的專題研討會,為中國學生搭建起與心理學行業頂尖教授學術交流平臺。
該研討會由索菲亞大學全球學院高級總監王雅俐主持,由超個人心理學雙語博士項目主席朱彩方博士擔任學術帶領,索菲亞超個人心理學講師金志芳老師為聯合帶領,復旦大學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孫時進教授、上海市心理治療與咨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汪新亮教授、整合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任月等學術專家出席。
本次研討會采取小組討論的模式,共設立了六個小組。索菲亞的學生進行了深入的互動交流,以此對白天緊湊而豐富的會議內容進行深度內化和細致分析。這一過程不僅促進了知識的消化與升華,也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與理解。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由其代表進行了精彩的總結和交流,并得到了專家教授的點評,通過集體智慧的共同創造,使得對整合與超個人生命多維體驗的理解得以更加完整和豐富。
在研討會的學生投稿展示環節,兩位超個人心理學博士在讀生,梁玲和王妍潔,分別帶來了《生命教育與超個人心理學的想象學研究》與《芳香療法的生命教育》學術展示。
本次研討會特別設置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吸引了來自哈爾濱廣廈學院等六所高校的心理學教師參與,共同探討了大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議題,特別是如何更有效地將高校心理學專業學生的技能培養與學校的心理學實踐活動相結合。
成都文理學院教育心理專業李強副教授參與研討會
在回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議題時,朱彩方教授強調了“具象的愛”的教育理念對于高校本科生的重要性。他指出,對他人的關心和體察不僅是學習的內容,更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愛的教育,不僅是人文教育的核心,也是幫助學生探索生命意義和成就人生價值的基石。實踐方面,各高校已經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嘗試,而我們在探討這些多樣的方法時,更應關注的是出發點的純粹性和教育的本質目的。
索菲亞大學的晚間專題研討會回顧了一天充實的論壇成果。上午的會議專注于學術層面,探討了心理學的各種觀點和理論,而下午則轉向更為深刻的生命主題,尤其是關于死亡和超越的討論,“我們認識到,心理學的核心在于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而不同學派理論的整合不僅是未來的趨勢,也是我們堅守的原則”。
“在這次會議中,我們面臨著許多提出的問題,在晚間的研討會一一給出了回應和互動,讓我們在論壇中學習到的知識流動了起來,其中最關鍵的是如何將理論應用于實際并取得實效。我們意識到推廣整合心理學與超個人心理學不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是每位索菲亞的同學的使命和責任”,在未來的學術征程中,我們寄予厚望,期待索菲亞的學生們能夠不僅深入探討和拓展這些課題,更將這些富有洞見的討論轉化為具體行動和實踐,在推進生命教育的深入發展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為提升社會福祉貢獻力量。
生命的核心仍然是愛的教育
本屆論壇以“生命教育”為主題,邀請了十二位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從“生命教育的理路探尋”、“生命教育的差謬點醒”、“可拓展的生命邊界”、“可實現的生命修行”四個專題形成演講矩陣,破題深入,觀點交鋒。又以圓桌對話為形式,完成專題間的起承轉合,實現專家與聽眾之間的現場互動。以下是論壇精彩內容回顧。
【生命教育的理路探尋】
蘇彥捷以“青春期的生理發育與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為主題,倡導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走進青少年最真實的內心世界,更好地理解和關注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把握家庭教育的方向,管理孩子在成長中可能存在的偏差。
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分會副會長李玫瑾在題為“敬畏心對生命觀的影響”的演講指出生命教育要注重生命早年的情感體驗,呼吁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幫助孩子在早年成長中形成對未知、對自然、對生命的敬畏心。鐘年通過“啟動、定義與專通—關于生命教育”的演講強調,在當ni前社會中,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和塑造社會價值觀,重拾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社會與文化之間的緣分和聯系,通過專業知識和技能安身立命,同時將文化融入到生命教育的建設中去。
【生命教育的差謬點醒】
教育三十人論壇秘書長馬國川在演講““愛”的教育的泛濫與缺失”指出,教育應該從只注重科學教育轉向幫助受教育者獲得更深層次的情感生命的鏈接,轉向更大、更廣闊、真實的世界。
趙旭東演講的主題是“家庭動力學對兒童青少年生命觀的影響”,他認為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愛的能力。
全國心理衛生科學傳播首席專家楊鳳池在主題是“家庭教育中的三個誤區”的演講中指出,家庭教育中有三個誤區,并建議重視學齡前;重視精神交流;重視心理成長。
【可拓展的生命邊界】
產品人梁寧分享的主題是“不要再做工具人”提出在標準化、效率化與規模化的時代,我們享受物質豐饒、專業分工的福祉的同時,做一個理性與感性兼具、有血有肉的人,享受生命最簡單的平和喜悅。
吉雪萍從自身實踐出發,通過一個“宇宙和個體關系”的啟發式課堂向大家展示了認知和知識鏈接的奇妙性。
中國心理學會監事長孫時進演講的主題是《生命教育的哲學與心理學的思考》認為,盡管童年經歷對人的一生有重要影響,但人的現在同樣也會受未來的影響。通過對于生命的終點—"死亡"的思考,人能夠獲得更大的覺悟。
【可實現的生命修行】
美國索菲亞大學教授朱彩方在“生命覺醒與精神超越”的演講中提出了”覺醒(超越)-轉化-整合”的自我成長路徑。
《國際整合與超個人心理學》學術期刊主編Glenn Hartelius 分享了“適合現代人生活的整合冥想”對其在美國心理學會馬斯洛成就獎的獲獎研究項目進行了介紹。他指出,傳統正念更多用心,認知方法更多集中注意力,兩者結合可以令人生活得更加完整。傳統正念與積極情緒相關聯,認知中的自我調節則可感染立場,由此可以快速有效地獲得與最佳表現相關的特定心理狀態。
FLOW冥想創始人吳瓚分享他是如何通過商業的創新實踐,將正念冥想這一古老的東方智慧融入現代中國人的生活,并提出FLOW的愿景是讓正念冥想成為每個人的身心健康方法。
美國索菲亞大學
美國索菲亞大學(Sofia University)成立于1975年,是在全球超個人心理學與整合心理學領域有著領導地位的高等學府,以及中美國際教育交流的重要橋梁,在心理學領域的學術研究與本碩博于一體的學位教育中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榮幸受邀成為本屆論壇的合作伙伴。索菲亞大學曾連續多年被評為“美國最佳心理學碩博項目”高等學府,2021年,在線心理學博士項目全美排名第一。索菲亞大學在商科教育和建設領域取得了重大的學術突破,在2023年8月獲得了全美最佳表現商學院。在第五屆整合心理學論壇暨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整合心理學專委會2023年學術研討會上,索菲亞大學的多位教授和校領導出席。
本文來源:復旦大學(https://news.fudan.edu.cn/2023/1221/c2463a138685/page.htm)
3秒在線預約報名
在職研究生、備考輔導、論文指導在線報名預約綠碼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