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電力大學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的前身為1958建校之初的動力系。60年來,學院與學校一起歷經調整變遷,不斷發展壯大。學院以其包容并蓄、均衡有道的精神,派生出一批新專業和新學科方向,孕育了若干院系,為學校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2005年機械工程學院并入,組建成立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2009年更名為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
經過不斷積淀,學院實力穩步提升,學科內涵日益豐富,傳統優勢更加突出。現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4個一級學科點,12個二級學科點。其中動力工程積極工程熱物理為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并設博士后流動站。熱能工程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工程熱物理、動力機械及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為省部級重點學科。
學院學科水平始終保持在國內一流行列,2017年教育部公布第四輪學科評估,學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排名位列A-(全國高校并列第五名),而且該學科是學?!澳茉措娏茖W與工程”“雙一流”學科核心組成部分。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29人,高級職稱94人。其中雙聘院士2人,“**”1人,“**”特聘教授2人,國家**獲得者5人,“973”首席科學家2人,教育部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2人,國家**獲得者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0人等,已建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學術思想活躍、團結協作,具有良好師德和較高教學、科研水平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學院在特色專業、競聘課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學科競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及二等獎2項。2007年“熱能與動力工程”被列入首批全國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07年“校企聯合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被認定為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2009年“熱能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獲批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1年“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創新班和實踐班培養模式實施。2012年發電廠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獲批。2018年成立“吳仲華學院”全面升級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實施嚴愛計劃、大課責任教師制度、教學名師培育計劃,涌現出一批教學名師。
學院現有國家火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電站能量傳遞轉化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熱電生產過程污染物監測與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低品位能源多相流與傳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高水平研究基地。2010年以來,學院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0多項,承擔和完成“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和省部級以上縱向項目100余項,橫向項目400余項,累積科研經費4.7億元。學院在先進能量系統熱力學及集成優化、多相流與傳熱傳質、污染物脫除、電站設備狀態監控與故障診斷等形成較強的優勢研究方向。
學院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波蘭等國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懊旱那鍧嵽D化與高效利用”“111”創新引智基地進展順利;與普渡大學(西北校區)等高校開展本科聯合辦學;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訓能源領域人才。依托學科優勢,組織“超臨界二氧化碳碳動力系統研討會”等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會。
2008年以來,本科生在“節能減排大賽”、“挑戰杯”、“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科技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253項,省部級以上獎勵300多項,專利50多項,保持了高水準的人才培養質量。學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研究生培養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動力工程”專業獲得全國首批工程碩士(設備監理)培養資質,與20余家電力科研單位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已成為學院科研的主力軍,培養質量贏得社會和用人單位高度認可。
60年來,學院以國家電力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己任,擔當不同時期電力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任和使命,累積培養和輸送各類人才超過三萬余人,在能源電力領域和社會享有高度贊揚和盛譽。“十三五”期間,全院師生將秉承華電精神,繼往開來,為“能源電力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為華電成為特色鮮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繼續提供充沛的“動力”支持。
問華北電力大學在職研究生畢業后好就業嗎?
答 華北電力大學是我國電力專業名列前茅的學府,也是211雙一流高校,開設的在職研究生專業比較多,每年報名人數比較多,但是學生關注就業前景,那么華北電力大
問華北電力大學在職研究生畢業后能獲得什么證書?
答 華北電力大學在職研究生畢業后能夠獲得相應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具體取決于所選擇的報考方式。該校在職研究生主要通過同等學力申碩和專業碩士兩種
問華北電力大學在職研究生畢業需要論文答辯嗎
答 華北電力大學作為我國電力行業的重點高校,其研究生教育以嚴格的質量要求著稱。對于在職研究生而言,論文答辯是畢業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這一要求
友情鏈接
1552504592